新亮点 新变化——上半年铁路运输述评
信息来源:《人民铁道》报 2014年7月16日 作者: 发表时间:2014-07-16 阅读次数:
今年上半年,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1亿人,货运发送量完成18.9亿吨。铁路不断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和运输市场变化,加大客货运输组织改革力度,加快走向市场步伐,在“三个出行”常态化、高铁拉动客流、服务手段创新、货运组织改革等方面取得了许多新突破,出现了诸多新亮点。
客运组织: “三个出行”常态化,运输秩序良好
1至6月,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1亿人,日均发送607.7万人,增长9.7%。
这一组数字,反映了铁路客运组织科学、运输秩序平稳带来的喜人局面。
2014年春运,全路深入开展让旅客 “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主题实践活动,打好了一场攻坚战,安全运送旅客2.67亿人,广受社会好评。
春运结束后,全路实行 “三个出行”常态化措施,运输秩序保持良好。面对雨雪大风天气、入汛后多次大范围洪水以及多条干线集中修同时展开等情况,铁路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没有因天气或施工影响出现大面积晚点及中断行车的现象。
在小长假运输中,铁路部门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运力配置和市场需求越贴越紧,旅客发送量屡创新高。
5月1日,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1065.3万人,超过去年10月1日创下的1032.7万人的纪录,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五一小长假期间,全路日均发送旅客924.7万人,带动了5月份客流大幅增长。5月份,全路发送旅客近2亿人,同比增长20.3%,为今年以来同比增幅最大的一个月。
全路周末客运组织工作成效显著,周末运输成为带动客流增长的一大因素。今年上半年,周末客流基本稳定在660万人左右,比日常客流增加约50万人。
高铁动车:客流屡创新高,日均占比超三成
2014年,高铁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其快捷、舒适、公交化开行的优势,满足了旅客对出行品质的需求,成为越来越多旅客出行的首选。
目前,中国平均每天有225.3万人乘坐高铁动车组,占铁路日均旅客发送量的37%。而在2013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65万人和29%。
4月30日,高铁动车组客流达到有史以来最高峰,运送量为346.4万人,占当日旅客发送量的39.4%。
上半年,京沪高铁日均发送旅客27.4万人,京广高铁日均发送旅客31.2万人,沪宁城际铁路日均发送旅客24.2万人。
新开通的线路同样表现不俗。自2013年12月28日正式运行以来,厦深高铁日均发送旅客8.5万人,平均客座率达92.2%,基本趟趟满员。衡柳、柳南高铁日均发送旅客3.9万人,平均客座率达80.5%。
在春运 “大考”中,高铁逐渐成为主角。今年春运,我国 “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中的 “四纵”全部通车、运营里程突破1万公里,高铁在实现让旅客 “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的目标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大大缓解了春运运力紧张的状况。
春运40天,高铁和客运专线客流大幅增长,动车组共发送旅客8688万人,同比增长29.1%,占客流总量的34.5%。
服务创新:售票方式、服务手段不断创新
购票是旅客能够直接感受铁路服务水平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关注度最高的焦点环节之一。
今年以来,全路进一步改进互联网购票方式,推出12306新版、引入 “支付宝”支付方式、开办手机购票业务、采取错峰放票、降低务工人员团体票办理门槛、提前发售临客车票、优先办理学生票等措施,竭尽全力满足广大旅客的购票需求。
45.4%,这是今年春运中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仅仅在实施的第三年,互联网 (含手机)售票,就几乎占据了春运期间铁路售票的半壁江山。
上半年,互联网订票在所有售票方式中的比例为39.6%。
展望未来,相信这个比例会越来越高。人们有理由期待:火车站售票大厅将变得不那么拥挤,恢复宽敞明亮、窗明几净的本色;春运期间旅客彻夜排长队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建立便民服务体系、完善售票组织方式、打造进站乘车方便通道、为重点旅客出行提供更多便利、加强信息服务……
从每一个细节,人们都可以看出铁路服务的新变化——以解决好买票难、乘车难为重点,细化和落实安全、方便、温馨出行的各项措施,努力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便利。
货运改革:释放发展新动力,塑造品牌新契机
上半年,国家铁路日均发送货物842万吨,日均货运装车129948车。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来看这一数据,便能凸显出铁路人的改革决心、付出的努力和收获的成果。
今年以来,全路按照货运组织改革的既定目标,进一步加大各项措施的推进落实力度,在敞开受理加强营销、从体制机制上强化 “前店” “后厂”衔接、实施灵活的价格策略和发展全程物流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进一步改进了货运办理方式。
改进办理方式,从宏观上说,就是取消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计划和办理限制审批,充分发挥铁路局的经营自主权,使运输生产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客户。
而受理流程和办理手续的简化,使通过 “我要发货”和12306电话办理发货手续的比例有了大幅增长。
集装箱受理方式的改进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从6月5日开始,集装箱预订系统开始在北京铁路局展开试点,当月该局铁路通用箱发送量同比增长41.5%、环比增长13.7%。从7月份开始此系统在全路推广,真正实现敞开受理。
——用好价格政策。在铁路货运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后,全路已经实施了3批125个运价下浮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用好、用足运价调整权限,随时根据市场变化做出调整,对于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吸引货源实现增量具有重要意义。
——以 “准时、快速、高质量”为抓手,实施 “稳黑增白”战略,大力开拓 “白货”市场。
今年以来,铁路快递物流蓬勃发展,截至6月底,高铁快递已经在23个主要城市间开通;与知名电商和快递企业联手,开行特快电商班列,零散“白货”快捷运输品牌不断涌现。
开行中欧班列,实行集装箱铁水联运,抓好港口、口岸站运输组织,探索开展国际邮件铁路运输的可行性,实现跨局物流合作……
在这些努力的背后,是铁路积极开拓市场、打造铁路货运特色品牌的决心。货运组织改革成为新时期塑造铁路品牌的最好契机。
客运组织: “三个出行”常态化,运输秩序良好
1至6月,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1亿人,日均发送607.7万人,增长9.7%。
这一组数字,反映了铁路客运组织科学、运输秩序平稳带来的喜人局面。
2014年春运,全路深入开展让旅客 “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主题实践活动,打好了一场攻坚战,安全运送旅客2.67亿人,广受社会好评。
春运结束后,全路实行 “三个出行”常态化措施,运输秩序保持良好。面对雨雪大风天气、入汛后多次大范围洪水以及多条干线集中修同时展开等情况,铁路部门积极采取有效措施,没有因天气或施工影响出现大面积晚点及中断行车的现象。
在小长假运输中,铁路部门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运力配置和市场需求越贴越紧,旅客发送量屡创新高。
5月1日,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达到1065.3万人,超过去年10月1日创下的1032.7万人的纪录,创单日旅客发送量历史新高。
五一小长假期间,全路日均发送旅客924.7万人,带动了5月份客流大幅增长。5月份,全路发送旅客近2亿人,同比增长20.3%,为今年以来同比增幅最大的一个月。
全路周末客运组织工作成效显著,周末运输成为带动客流增长的一大因素。今年上半年,周末客流基本稳定在660万人左右,比日常客流增加约50万人。
高铁动车:客流屡创新高,日均占比超三成
2014年,高铁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其快捷、舒适、公交化开行的优势,满足了旅客对出行品质的需求,成为越来越多旅客出行的首选。
目前,中国平均每天有225.3万人乘坐高铁动车组,占铁路日均旅客发送量的37%。而在2013年,这两个数字分别是165万人和29%。
4月30日,高铁动车组客流达到有史以来最高峰,运送量为346.4万人,占当日旅客发送量的39.4%。
上半年,京沪高铁日均发送旅客27.4万人,京广高铁日均发送旅客31.2万人,沪宁城际铁路日均发送旅客24.2万人。
新开通的线路同样表现不俗。自2013年12月28日正式运行以来,厦深高铁日均发送旅客8.5万人,平均客座率达92.2%,基本趟趟满员。衡柳、柳南高铁日均发送旅客3.9万人,平均客座率达80.5%。
在春运 “大考”中,高铁逐渐成为主角。今年春运,我国 “四纵四横”快速铁路网中的 “四纵”全部通车、运营里程突破1万公里,高铁在实现让旅客 “安全出行、方便出行、温馨出行”的目标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大大缓解了春运运力紧张的状况。
春运40天,高铁和客运专线客流大幅增长,动车组共发送旅客8688万人,同比增长29.1%,占客流总量的34.5%。
服务创新:售票方式、服务手段不断创新
购票是旅客能够直接感受铁路服务水平的第一个环节,也是最为重要、关注度最高的焦点环节之一。
今年以来,全路进一步改进互联网购票方式,推出12306新版、引入 “支付宝”支付方式、开办手机购票业务、采取错峰放票、降低务工人员团体票办理门槛、提前发售临客车票、优先办理学生票等措施,竭尽全力满足广大旅客的购票需求。
45.4%,这是今年春运中一个不可思议的数字。仅仅在实施的第三年,互联网 (含手机)售票,就几乎占据了春运期间铁路售票的半壁江山。
上半年,互联网订票在所有售票方式中的比例为39.6%。
展望未来,相信这个比例会越来越高。人们有理由期待:火车站售票大厅将变得不那么拥挤,恢复宽敞明亮、窗明几净的本色;春运期间旅客彻夜排长队的现象将不复存在。
建立便民服务体系、完善售票组织方式、打造进站乘车方便通道、为重点旅客出行提供更多便利、加强信息服务……
从每一个细节,人们都可以看出铁路服务的新变化——以解决好买票难、乘车难为重点,细化和落实安全、方便、温馨出行的各项措施,努力为旅客出行提供更多便利。
货运改革:释放发展新动力,塑造品牌新契机
上半年,国家铁路日均发送货物842万吨,日均货运装车129948车。在宏观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来看这一数据,便能凸显出铁路人的改革决心、付出的努力和收获的成果。
今年以来,全路按照货运组织改革的既定目标,进一步加大各项措施的推进落实力度,在敞开受理加强营销、从体制机制上强化 “前店” “后厂”衔接、实施灵活的价格策略和发展全程物流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进一步改进了货运办理方式。
改进办理方式,从宏观上说,就是取消中国铁路总公司运输计划和办理限制审批,充分发挥铁路局的经营自主权,使运输生产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客户。
而受理流程和办理手续的简化,使通过 “我要发货”和12306电话办理发货手续的比例有了大幅增长。
集装箱受理方式的改进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从6月5日开始,集装箱预订系统开始在北京铁路局展开试点,当月该局铁路通用箱发送量同比增长41.5%、环比增长13.7%。从7月份开始此系统在全路推广,真正实现敞开受理。
——用好价格政策。在铁路货运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后,全路已经实施了3批125个运价下浮项目,取得了良好效果。用好、用足运价调整权限,随时根据市场变化做出调整,对于充分发挥价格杠杆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吸引货源实现增量具有重要意义。
——以 “准时、快速、高质量”为抓手,实施 “稳黑增白”战略,大力开拓 “白货”市场。
今年以来,铁路快递物流蓬勃发展,截至6月底,高铁快递已经在23个主要城市间开通;与知名电商和快递企业联手,开行特快电商班列,零散“白货”快捷运输品牌不断涌现。
开行中欧班列,实行集装箱铁水联运,抓好港口、口岸站运输组织,探索开展国际邮件铁路运输的可行性,实现跨局物流合作……
在这些努力的背后,是铁路积极开拓市场、打造铁路货运特色品牌的决心。货运组织改革成为新时期塑造铁路品牌的最好契机。
上一条:中国南车集团出口印度地铁列车投入运营
下一条:铁路投资牵引中西部“快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