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门户数据备份

铁路资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旧门户数据备份 > 铁路资讯 > 正文

中国高铁成为国家推销品 再度扬帆

信息来源:财经国家周刊 2013年12月11日     作者:     发表时间:2013-12-12     阅读次数:

  高铁:“国家推销品”
  12月初,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期间,获赠一座中国高铁模型,中国总理李克强向其力荐这一高端的中国制造。此前的10月中、11月底,李克强出访泰国、罗马利亚期间也“推销”过中国高铁。
  高铁,正在成为中国的一个“国家推销品”。
  12月初,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期间,获赠一座中国高铁模型,中国总理李克强向其力荐这一高端的中国制造。此前的10月中、11月底,李克强出访泰国、罗马利亚期间也“推销”过中国高铁。
  借此东风,中国高铁连着几年“走出去”的尝试后,再度扬起出海的风帆。事实上,中国高铁的研制、生产、建设史,不过短短十几年,而国外西门子、阿尔斯通等巨头,则已在此领域深耕数十年,用中国铁道科学院一位专家的说法,“人家是老师,我们是学生”。近年的“7•23”甬温线事故案等,还不时给方兴未艾的高铁蒙上阴影。
  然而全球最大规模的成功实践,已经给世界带来对中国高铁的自信。目前,中国通车高铁里程已经突破一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中国每天大约有160万人次选择乘坐高铁出行。
  按照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时红秀的理解,高铁技术,是一个“大国技术”,代表着“大国范儿”。“学生”不一定永远是“学生”,拥有自己的标准便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未来中国高铁成套设备如果走出国门,很可能意味着同时实现标准输出。
  如同当年西门子、阿尔斯通为进入中国而“拼斗”一样,中国高铁走出去也必然会面临激烈竞争。“衬衫换飞机”能否转变成为“高铁换牛肉”,是对中国高铁全指标链的一次全面检验,也是中国产业向自主技术牵引转变的新的进程。

  新一轮出海梦
  在“超级推销员”李克强的力荐之下,中国高铁面临动车组成套设备出口的实质性突破。
  中国高铁能否走出去?在中国南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国南车”)董事长郑昌泓看来不成问题。   2013年初,郑昌泓与中国中铁、中国进出口银行的两名高管,一起赴美国洽谈合作建设沙漠快线事宜。美国联邦交通部门一位高官表示,他去过全球拥有高铁的所有18个国家和地区,最佳体验就是来自中国高铁,他们愿意与中国高铁企业展开合作。
  目前全球共有50多个国家希望中国能够提供高铁方面的技术支持,其中有十几个国家与中国南车进行了深入沟通。
  不过,截至目前,中国轨道交通装备生产企业仍然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速动车组成套设备出口;而在铁建领域,也没能将高铁CRTSⅢ型无砟轨道等中国自主设计的线路工程建设方式推向国外。

  再度扬帆
  2013年5月底,在中国南车举办的一次座谈会上,《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问郑昌泓,是否已有时速超过20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成套设备出口?
  郑昌泓当时予以肯定回答。具体案例为广深港高铁,由香港铁路公司展开全球招标,最后南车四方公司中标。
  一位业内专家对此并不完全认同。其理由是:这确实是一次全球招标,也有西门子等外国企业参加竞标,但这些动车组将在广深港高铁运营,必须采用中国标准建造,中国南车会占很大便宜。
  2013年11月,中国南车对外发布“中国首列出口型高速动车组下线”的消息后,一些网友了解到是出口香港特区,遂不以为然。
  前述专家认为,这还只能看成是中国高铁走出去的一次预演。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目前都仅实现了速度较低动车组以及用于高铁动车组的零部件出口。
  在高铁线路工程建设领域,中国企业也尚未实现在海外开展设计施工总承包。中国土木工程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土木”)正在土耳其建设安伊高铁,但这条铁路完全按照欧洲标准设计,中土木是承建单位。
  中国高铁的主事者,显然不甘心停留在零敲碎打、替人打工的阶段。

  企业变主动
  如果说,上一轮高铁走出去,高铁装备制造企业和建设企业显得有一些被动的话;那么这次,企业不仅积极性更高,自信心也更强。
  一位中国铁建人士告诉记者,上一轮高铁试图走出去阶段,很多铁建、设计企业都还处在赶工期的阶段,欠缺走出去的精力和人才,一些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实践检测也还不够充分。例如,中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虽已经在2010年开通的成灌铁路投入使用,但这只是一条时速220公里的铁路。其后科研机构又在更多更长高铁试验段采用这种无砟轨道,不断进行检测、修改,使其得到了完善。
  他介绍,向泰国出口高铁的事宜,目前由中国铁路总公司(随铁道部2013年3月被裁撤而新设,下称“中铁总”)牵头组织,一旦确定,将由中铁第四勘察设计院集团公司(下称“铁四院”)设计。
  更多中国企业有走出去的愿望,中铁二院工程集团公司(下称“铁二院”)目前正在自主与伊朗就建设高铁项目举行洽谈。国外铁路工程一般采用设计施工总承包的方式,铁二院是一家设计企业,一旦洽谈有了眉目,铁二院将会找国内的铁建、装备制造企业一起出海。
  中国南车提供给记者的一份资料显示,目前全球共有50多个国家希望中国能够提供高铁方面的技术支持,其中有十几个国家与中国南车进行了深入沟通。
  中国南车前任董事长赵小刚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7•23”事故之后,南车掌握的高铁国际合作项目信息,并没有减少,而是在逐步增加。除了积极沟通交流之外,中国南车还积极介入一些高铁项目的前期咨询。“建设高铁对任何国家来讲都是大项目,在任何国家,从设想到论证再到项目立项建设,都要经历较长过程,所以高铁出口不可能一蹴而就。”
  高铁相关企业越来越积极走出去,还有一个重要背景:国内“四横四纵”高铁网已经建成大半。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的一位研究人员告诉记者,“四横四纵”之后,国家不太可能再大规模建设高铁,中国高铁企业需要想办法走向海外市场,释放前期积累起来的产能。
  在国内,中铁总是铁路工程及设备的唯一发包方,因“7•23”动车事故和铁路投资降速,2011年、2012年中铁总没有进行高速动车组等设备招标,2013年8月才重启招标。
  近几年,中国南车、中国北车都在强调走出去、国际化。主要做法是在国外建厂、加大出口产品的研发推广力度等。
  郑昌泓介绍,近年来中国南车分别在土耳其、南非、乌兹别克斯坦等地建厂,雇佣当地工人生产,在中东等地建立起窗口型海外公司,目的是使自己的研发和服务更贴近海外市场,近年来中国南车产品的出口在不断增长。
  一位中国北车人士也介绍,近一两年,中国制造的铁路机车、货车及动车组,不但出口到发展中国家,而且出口到了新西兰、澳大利亚、法国等发达国家,说明中国产品提升了性价比。
  根据中国南车、中国北车的年度财务报告,2011年中国南车海外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60%,中国北车的增幅为39.93%;2012年中国南车海外市场销售收入同比增长38.95%,中国北车增幅为53.90%。
  用于高铁的高速动车组,属于轨道交通领域的高端产品。不断谋求提高国际化水平的中国南车和中国北车都希望能够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

  已无知识产权障碍
  中国高铁企业的高管们常被外界追问:中国是否掌握了高速动车组的知识产权?中国高铁走出去是否会有知识产权方面的障碍?
  甚至有铁路系统内部人士担心,国内企业在引进国外高铁技术时,肯定有限定条件,例如,相关技术只能在中国使用,如果中国企业将这些技术出口到国外,必定会引起法律纠纷。
  对此,赵小刚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高速动车组的系统总成和关键子系统的9大核心技术,中国南车都做到了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比如,GE打算与中国南车合资在美国建厂,生产高速动车组等设备。2011年7月中旬,GE副总裁约翰??赖斯到北京访问期间曾对记者表示,GE已聘请律师,对南车在高速动车组领域的自主知识产权做过尽职调查,南车技术出口美国不存在任何法律问题。
  赵小刚介绍,当时中国南车向GE提供了一份欲转让到合资公司、适用于不同速度等级的高速动车组专利技术清单。GE聘请美国专业律师事务所审查的结果显示,不构成任何侵权的行为。“中国南车是一家成熟的公司,不可能把从国外引进的技术,直接输出到美国去。”
  郑昌泓也表示,中国南车已经掌握了高速动车组的核心技术,相关源代码由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掌握。目前南车生产的高速动车组采用国外部件的部分只有两项,一是制动装置,主要从德国企业克诺尔进口,时速200公里高铁制动装置从日本进口;二是轮轴,一直是从美国、德国、意大利、日本等企业进口。
  “国家领导人比较重视,希望这些部分也能够国产。南车也和国内企业在联合研制这些部件,已经有了很好的进展。南车高速动车组的国产化率已经达到90%以上,如果这些问题解决,就可以实现全部国产化。”郑昌泓说。
  南车四方公司提供给记者的资料显示,该公司目前在高速动车组领域获得的国家专利已达595项。中国南车人士介绍,中国南车在高速动车组领域,已获得的专利总计达数千项。
  在高铁无砟轨道领域,据前述中国铁建人士介绍,中国刚开始建设高铁的时候,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技术学自日本,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技术来自德国。但后来由中国铁道科学院牵头,中国研制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仅在制造工艺方面就已经申请了50项左右的国家专利,走出国门已不存在任何问题。


上一条:中国北车为白俄罗斯量身定做18台新机车
下一条:铁路积极应对雨雪确保设备稳定与行车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