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门户数据备份

铁路资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旧门户数据备份 > 铁路资讯 > 正文

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不断推进铁路资产经营开发取得新的突破

信息来源:《人民铁道》报 2014年9月29日     作者:     发表时间:2014-09-29     阅读次数: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8月22日李克强总理在中国铁路总公司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和8月29日全路电视电话会议精神,9月24日,铁路总公司召开了资产经营开发推进会。会上,四家单位做了发言,从不同层面总结介绍了探索资产经营开发新领域的经验做法。现予刊发。

开发油品经营 拓展非运输业经营领域
呼和浩特铁路局
    按照 “统筹规划、科学决策、高标定位、转型发展”的工作思路,呼和浩特铁路局深入挖掘潜力,探索新兴领域,拓展石油产品经营,全力转变 “一煤独大”的经营结构,提升非运输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积极探索市场化经营发展道路
    建立强强联合的战略合作关系。经过多次调研和反复比较,呼和浩特局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以下简称中石油)合作,成立合资公司——包头宁鹿石油有限公司。公司由中石油内蒙古分公司控股,派员担任董事长;呼和浩特局派员担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党委书记,负责公司日常经营管理。公司运用中石油 “六统一” (资源统一配送、价格统一制定、财务统一核算、外观统一包装、服务统一规范、对外统一宣传)经营管理模式,充分发挥铁路综合优势,坚持市场化、规范化运作,不断开拓潜力巨大的铁路成品油市场。
    强化市场化经营管理体制。一是科学定岗、定编,健全管理制度、培训教育和考核激励机制,把经营业绩作为评价员工的重要标准。建立 “金点子”“好建议”等奖励制度,鼓励引导全体员工为企业建言献策。二是运用现代化技术强化安全监管,建立调度指挥中心管理系统,利用视频监控系统、网络管理系统等现代化手段,实现机关调度指挥中心实时监控油库、加油站、办公用车及油品配送车辆GPS定位。三是实行中石油统一ERP财务核算制度,严格内控管理体系,实现财务管理的过程受控。
    形成规模化发展新格局。合资公司已建成标准化中石油冠名加油站72座,拥有占地面积3.2万平方米、库容2.5万立方米的国家三级油库一座,年成品油吞吐量70万吨,储油罐8个,拥有由33台汽车组成的、提供GPS全程跟踪配送服务的运输车队。
全面开拓经营新领域
    今年以来,呼和浩特局全面整合石油经营业务,在与中石油合资经营的同时,独资成立内蒙古蒙铁石油有限公司,重点开拓铁路内部油品经营领域,不断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
    参与铁路建设项目成品油市场竞争。内蒙古蒙铁石油有限公司积极参与铁路建设项目油品供应市场竞争,协调中石油总部,为铁路建设单位提供属地化就近调度供油服务。目前,呼和浩特局为新建线路额哈铁路、呼准鄂铁路、呼张客运专线等在建铁路项目开展供油业务,年可供油6万吨。
    开展成品油直采直供业务。上游直接与炼油厂合作采购高品质成品油,下游直供给终端加油站、铁路建设单位、大型用油企业。通过衔接成品油上、下游产业链,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营性收益,实现效益最大化。
    积极开拓铁路内部市场。一是对铁路局管内各单位生产用车、公务用车实行定点加油,通过优惠促销方式鼓励职工私家车定点加油。二是开发铁路机车用油市场。首批供应柴油已通过机务系统用油检验,达到中国铁路总公司规定的国标机车用油标准。三是开发铁路物流园区及周边矿山成品油市场。在涉铁物流园区、周边矿山的运输车辆主通道设置简易加油站,为园区装载机和过往车辆提供方便快捷的加油服务。四是探索铁路土地综合开发新模式,对铁路物流园、物流港、专用线、客货站统一规划建设配置标准的油气一体站,增强终端销售能力。
    开发液化天然气项目,做强润滑油产销经营。一是按照国家 “以气代油”的低碳经济发展要求,适应内蒙古主要城市天然气市场需求,拟投资建设30万方LNG液化天然气加工厂和20万方CNG压缩天然气母站,配合油气一体站的建设,形成天然气产销一体化、批零一条龙的经营模式。二是做强润滑油产销经营,拟与中石油合作,引入先进的技术、资金、售后支持,运用铁路土地、厂房、人员等资源,对润滑油加工厂进行扩能升级改造,实现产品覆盖周边800公里范围内约4万吨润滑油市场。同步做好对铁路机械设备使用高端润滑油的替代试验工作,降低铁路机械设备润滑成本。

路地携手 探索市域铁路运营管理新模式
上海铁路局
    2001年,金山支线因运量不足、运营成本高等因素停办客运业务。为有效盘活闲置资产,上海铁路局与上海申铁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上海金山铁路有限责任公司 (以下简称 “金山公司”),将金山铁路支线改造为上海轨道交通22号线 (金山铁路),于2012年9月开通运营,向上海市政府提供市域铁路公交化服务。此举既满足了城市发展需求,又盘活了铁路低效闲置资产,实现了多方共赢。目前,这条线路实施公交化运营和票价优惠政策,由上海市政府对金山公司进行定额补贴,所需资金由市、区政府各承担50%。
推动路地联动
    提前谋划,加强沟通协调。上海局超前谋划、积极宣传金山铁路的社会效益,主要领导、分管领导高度重视,多次与上海市沟通协商,取得了市政府高度认同,最终将金山铁路纳入了轨道交通系统。
    明晰成本,合理确认服务价格。上海局深入分析测算金山铁路运营成本,并邀请上海市发改委进行审核确认,使上海市政府对金山铁路低票价公交化运营存在的经营困难有了充分认识。经过反复沟通协商,上海市政府于2013年6月与金山公司签订了协议,约定每年支付服务费以弥补公司运营成本。
    加强管理,大力开展增收节支。金山公司自开通运营以来,不断优化列车开行方案,着力提高服务质量,运量持续增长,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今年上半年日均旅客发送量同比增长近30%。
实现各方共赢
    市民便捷出行。满足沿线市民急切盼望改善单一紧张交通状况的需求,形成以城市轨道为中心的交通新格局。
    城乡均衡发展。金山铁路公交化运营缩短了郊区与中心城区距离,不仅优化了城市交通结构,也改善了投资环境。
    盘活铁路资产。上海局以实物资产折价入股的方式,与上海市合资成立公司进行金山铁路改造和运营,探索了一条盘活铁路低效、闲置资产的有效途径。
把握关键环节
    争取政府补偿是确保公益性铁路持续经营的重要途径。公益性铁路主要为支持区域经济发展而投资兴建,金山铁路由政府补贴运营,在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的同时,实现了企业持续经营。
    多方共赢是达成路地合作的重要前提。金山铁路不仅满足了沿线人民群众的需求,带动了沿线土地增值,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也盘活了铁路资产。
    全面深入测算是争取政策支持的重要依据。上海局统筹考虑公司运营成本和经营现金流等因素,进行全面深入测算,有理有据地反映企业经营困难,最终取得上海市政府保持补贴额度3年不变的政策支持。
    转换经营机制是实现增收创效的重要保障。为最大限度发挥金山公司市场经营主动性和积极性,各股东支持公司将沿线客流、上座率与经营收入直接挂钩,同时大力拓展广告、商业等多元化经营领域,全面促进公司增收创效,取得了较好的经营效益。

搭建信息化平台 促进全资产开发
广州铁路 (集团)公司
    广州铁路 (集团)公司研究搭建招商信息服务和资产管理平台,对招商信息发布、商家竞商、结果公示实行信息化、网络化管理,既实现了企业经营效益的最大化,又防范了廉政风险,收到了一举多得的良好效果。
    搭建平台,健全机制,全面规范资产经营开发行为
    打造服务内外的多功能信息平台。对外服务方面,基于互联网搭建 “广铁招商”网站,实现了以下主要功能:一是统一发布各类资产的招商公告,商家通过网站竞商报名,经过网上审查后参加竞商,网上公示中商结果;二是建立评审委员信息库,随机抽取评审委员,组成评审小组;三是对信誉不好的商家进行黑名单卡控管理,控制其五年内不得参加广铁集团范围内招商项目的竞商。对内服务方面,基于铁路内部办公网研发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集团各类经营性资产信息的录入查询、统计管理、监控评价以及资产运用效率效益分析等主要功能。
    建立高效有序的配套运行机制。一是广铁集团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成立招商领导小组,负责对招商工作的统一领导。二是广铁集团在多元中心设立招投标所,负责编制招商计划、审查招商方案、管理招商信息和统计分析基础数据等日常管理工作。三是制定招商实施细则、招商网站管理办法和资产信息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办法,确保资产管理和招商工作有 “法”可依。四是规范招商流程,对参与招商的商家进行严格的招商评审,确保合格商家进入竞价环节。
    构建全覆盖的资产经营开发体系。一是全面掌握资产 “家底”。结合清产核资工作,摸清土地等各类资产数量、质量和状态,将相关数据录入招商信息服务和资产管理平台,为 “全资产”经营开发奠定基础。二是全方位拓展平台运用。由初期非运输企业相关资源的招商,拓展到集团管内站段、合资企业的公开招商;由商业、物业和广告等资源招商,拓展到项目建设、合作招商等各项资产资源开发;由过去的招商引入拓展到资源开发的全过程管理。
    公开招标,规范运行,资产经营开发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确保了招商活动阳光化。通过建立平台,解决了信息不公开、透明度不够等问题,实现了公开、公平、公正招商,有效防范了廉政风险。自平台运用以来,通过平台进行招商的项目,未发生任何违规操作问题,也未收到任何举报和投诉。
    促进了资产管理规范化。平台的投入运用,从多个方面促进了集团资产管理的规范化。一是通过资产信息化管理,实现对资产的显性化、数字化、网络化管理。二是借助平台的合同到期提醒功能,及时发现和处理违约行为。三是通过对资产运用状态的分析评价,促进对低效、闲置资产的开发利用。
    实现了资产经营开发效益的最大化。平台投入运行以来,极大地提高了资产经营效益。近期开展的9次招商活动,最后成交价全部超出评估底价,实现收入比预期增长80%以上。

发挥科技优势 坚持市场化方向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北京铁科首钢轨道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 “铁科首钢公司”)成立于2006年10月30日,由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 “铁科院”)、首钢总公司和中国钢铁协会下属北京中冶天誉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三家股东共同出资设立。公司主要生产铁科院铁建所研发的核心产品,产品大量应用于温福、广珠城际、沪宁、哈大、杭甬、津秦、兰新第二双线、贵广等高铁和客专及中南部重载铁路等工程。
    明确发展目标,强化质量管理,为公司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适应市场需求,打造生产转化基地。为积极参与高铁市场竞争,打破外企技术和产品垄断,在原铁道部和北京市的大力支持下,铁科首钢公司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章立制,狠抓研发、生产、采购、营销、质控、储运等企业经营环节的精细化管理,利用ERP等管理手段,高起点打造铁科院铁建所科研产品的生产转化基地,提出了建设具备世界领先水平的扣件系统生产转化基地的初期目标,明确了公司发展方向。
    开发先进生产工艺,提升产品质量。公司自主设计并开发筹建了三条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弹条自动化生产线,所有关键工序和工艺都实现了自动化生产,杜绝了人工操作不可控因素对产品可能造成的质量隐患,使扣件系统最关键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证,该项技术和自动化生产线装备在国内高铁扣件生产企业中已陆续推广采用。
    强化质量管理,加强过程监管。一是规划筹建了针对高铁扣件系统所有零部件,以及系统组装、疲劳试验的全套检验装备,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控体系。二是对高铁扣件系统尼龙部件、橡胶减震部件等高分子产品,派驻专业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驻场监造,有效保证了高铁和客专扣件产品质量。三是全面执行铁科首钢公司的ERP管理体系,开发了看板式计算机管理系统和二维码质量追溯系统,打造在行业内最先进的生产和品质管理体系,使高分子产品质量始终保持业内最好水平。
    抓住历史机遇,推进自主研发产品市场化应用
    2006年6月,铁科院将自主研发的高铁扣件系统转让给国内五家具备实力的扣件生产企业进行转化,并以远低于其他生产厂家的报价参与竞标,大幅降低了高铁扣件系统的采购成本。据统计,我国高铁和客专新建工程扣件系统累计招标1.43亿套。其中,国内高铁扣件系统生产企业应用铁科院研发的扣件系统累计中标1.223亿套,已占据我国高铁和客专扣件系统85%的市场份额 (其中铁科首钢公司约占国内扣件20%的市场份额),为我国高铁和客专建设节约了大量建设成本,大幅提高了行业技术和装备水平。
    产研结合,优势互补,为科研技术转化应用奠定了基础
    发挥科研产品生产转化平台作用。铁科首钢公司作为铁科院科研产品生产转化平台,产品生产基本涵盖了研发的主要核心产品。铁科首钢公司除了获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和发展外,最主要的是将铁科院的科研产品成功实施了生产和市场应用转化,使得科研产品的研发、生产、应用和反馈、再创新过程得以一体化高效管理,从而保障了科研产品转化的品质。
    紧密衔接市场需求。铁科首钢模式有效实现了铁科院科研产品快速转化并与铁路建设市场直接对接,极大地支持了铁路基建领域的技术进步和产品创新,有利于提高中国铁路总公司的经营效益,有利于核心产品的质量保证,有助于推动行业技术进步,有利于科研产品的推广应用。
    适时谋划资本运营。铁科首钢公司在铁路总公司和北京市的大力支持下,依靠铁科院的技术背景陆续转化相关新产品,实现快速良性发展。目前,公司已完成股份制改造,正在策划资本运营,积极推进公司上市工作。
上一条:成渝铁路建成通车
下一条:喜迎国庆铁路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