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门户数据备份

铁路资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旧门户数据备份 > 铁路资讯 > 正文

香港回归20周年 铁路倾情服务辉映东方之珠

信息来源:《人民铁道》报 2017年7月2日     作者:     发表时间:2017-07-03     阅读次数:

    铁龙奔驰,情牵香江。
    20年,回到祖国母亲怀抱的香港,已长成意气风发的青年;20年,铁路服务香港的故事一直在精彩上演。 
    20年,香港在变,更加繁荣,日益发展。20年,铁路在变,路更多、车更多、车速更快、出行更方便。
    20年,不变的是“人民铁路为人民”的服务宗旨,铁路服务香港社会发展的初心从未改变。
    变与不变之间,香港这颗“东方之珠”更加耀眼、更加闪亮。
    亲情之路:广九直通车开启铁路服务香港第一个窗口
    1997年7月1日,广九直通车“回归第一列”于8时35分从香港九龙红磡火车站开出,担当服务工作的广州铁路(集团)公司广九客运段乘务员们,在车头挂了“回归第一列”的红色大横幅,还在每节车厢里挂上“庆祝香港回归”的标语。许多港澳同胞、外国友人争相与直通车合影留念。 
    年近70、早已退休的严汉洲老师傅曾是“回归第一列”的行李员,他告诉记者:“那历史性的一刻,我永生难忘,作为‘回归第一列’的一员,当我在车厢里听到有旅客高呼‘祖国万岁’;当我看到沿线的村庄都挂上五星红旗,内心感到无比激动和自豪。”
    广州至香港九龙的直达列车,具有百年的历史。
1911年10月5日,广九铁路广州至罗湖段正式建成,全线正式通车,并开通广州至香港九龙的直达列车。
    在抗日战争时期,广九铁路几经中断,广九直达列车也断续开行。
    1949年至1979年,广九直达列车中断开行。
    1979年4月4日,广九直通车正式开行。
    1997年7月,广九直通车步入快速发展新时代!
    雄关漫道,巨龙奔腾。
    这条香港到广东的快捷通道,深受粤港人民喜爱。
    1979年运行初期,广九直通车日均开行仅1对,载客限额640人,全年客流仅30多万人次;到了1997年7月1日,日均开行达6对,全年运送旅客148万人次,翻了5倍;香港回归20周年的今天,日均开行已增至12对,今年年运送旅客预计将超过280万人次,与初期相比,翻了9倍。
    1997年5月,铁路还增开了上海、北京至香港九龙直通车,进一步加快了祖国内地与香港的交流。
广九直通车对中国对外开放的改革历程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据统计,仅1979年4月到1980年底,就有25个国家和地区的首脑及外交大臣来中国进行国事访问时,乘坐过广九直通车,包括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前副总统蒙代尔、前国务卿基辛格等等。
    初心不改,创新不断。
    20年来,从使用22型客车到25Z型客车、25T型客车,瞄准国内一流,广九直通车硬件服务设备设施不断优化。
    20年来,广九直通车乘务人员不断创新服务措施,从最早期的“八个一”服务(问一声你好、扶一把旅客、做一件好事、说一声再见、拿一拿行李、一项特色服务、一个微笑、旅客不满一声道歉)到现在的4s服务(smile微笑、safe安全、silent安静、sweet亲切),从过去列车销售商品的热闹景象到如今的无干扰服务,从过去的炒菜点餐到如今的中西餐点送餐供应,广九直通车服务软件不断优化。
    20年来,广九直通车始终是旅客最喜爱的列车之一。曾经的广九客运段广九二组还被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中央、原铁道部等授予“全国新长征突击队”“三八红旗先进集体”“全国青年文明号”“全路标杆班组”“学雷锋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
    “20年来最大的感触就是熟面孔越来越多。”50岁的列车员吕铭恩告诉记者,他负责在广九直通车上售卖食物,经常能遇到熟悉的香港居民,这些旅客对餐车推出的各式粤菜情有独钟。
    在香港经营服装业的李先生表示,多年来,他每周都要坐两三次直通车往返两地,与车上的工作人员都成了老朋友。“每次上车,我都会自己一人点上一瓶啤酒,或是三五知己一起泡上一壶香茗,再来一份招牌鸡腿,旅途非常惬意。”
    活力之路:广深城际铁路开启粤港同城新生活
    伴随着香港回归,香港与祖国内地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呈快速发展之势,广九直通车已难以满足客流的需要。
    迎风展翼,乘势而上。铁路人不断对广州至深圳铁路进行扩能改造,逐步打造广州至深圳间的大运量客运通道,并在深圳站与香港地铁紧密相连,进一步拉近了粤港的时空距离。
    1998年5月28日,广州至深圳铁路双线电气化改造全面完成。
    1998年10月1日,广深城际铁路首次开行最高时速达200公里的摆式列车。
    2000年9月,广深城际铁路第三线电气化铁路竣工通车,成为我国第一条三线并行、全线封闭、全程电气化铁路。
    2001年10月21日,广深城际铁路推出了铁路“公交化”的旅客运输模式。
    2005年7月,广深城际铁路推出了“深广一站通”服务。
    2007年7月1日,在香港回归十周年之际,广深城际铁路全部使用“和谐号”CRH1A型动车组。
    2007年4月6日,广州至深圳铁路第四线通车,成为全国第一条四线并行且客货分线运行的铁路。第一、第二线跑城际动车组,第三、第四线跑普速客车和货运列车。
    2009年2月20日,广深城际铁路推出刷银行卡进站上车服务,成为我国第一条“无纸化、无票化”铁路,使旅客免去了排队购票的过程,轻松享受铁路公交化、自助式的乘车服务。
    到目前,广深城际铁路日均开行动车组93对,高峰期平均每8分钟就开行一趟动车组,坐火车就像坐地铁一样方便快捷。
    旅客从广州东站坐动车组,不到80分钟就可到达深圳站,车站出站口就连着通往香港的深圳罗湖口岸,过关就能上香港地铁。
    公交化的铁路,迎来了客流的不断增长。
    1997年,广州至深圳铁路运送旅客不到2000万人,2004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正式实施,使得年发送旅客突破3000万人次大关。到目前,年发运旅客超过5300万人次。
    据深圳站工作人员林永墉介绍,每天约有1万多名旅客坐火车到达深圳站,并从深圳罗湖口岸中转去香港。
    南上北下,公交化的铁路,活力之路,催生粤港同城效应越来越明显。
    在广州、东莞、深圳居住,在香港上班;或在香港工作,在广东退休居住生活,或在香港居住,在广东工作,粤港两地水乳交融,协同发展。
    “双休日,没事就与闺蜜们坐动车组到深圳,再过关去香港购物。”广州市民陈小姐说,到香港购物已成为广州年轻人的生活常态。
    “退休后就在东莞买房养老。与香港相比,东莞房价、物价都便宜,生活方便,而回香港只需1个多小时,跟住在香港郊区没什么区别。”居住在东莞的香港居民王先生告诉记者,他的很多朋友都到广东买房养老。
    希望之路:广深港高铁推动香港跨入高铁时代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2011年12月26日,广深港高铁广州至深圳段开通。
    2015年12月30日,广深港高铁福田站开通。福田站与香港仅一墙之隔。
    高铁投入运营,意味着香港到祖国各地又有了新的交通方式。香港居民过关后,从深圳北站或福田站坐高速动车组,可直达国内大部分省会城市。
    香港到广州更近了,高峰期平均5分钟就有一趟高速动车组在深圳与广州之间开行。广深之间的交通时间缩短到半小时。
    “从香港市中心出发,坐汽车或地铁到达往深圳的口岸,自助过关后,转地铁到深圳北站或福田站,一般只需1小时左右。”香港居民杨先生说道,过关、换乘都非常方便。
     方便的高铁带来了往来人流的井喷。自开通运营以来,广深港高铁发送旅客超过1.2亿人次。
    据深圳海关数据显示,2016年祖国内地游客到香港旅游数量是1997年的13倍,其中,相当一部分游客是乘坐高铁到达深圳北或福田站后转车去香港的。
    没有最快,只有更快。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高速铁路项目发展经理林卫华介绍,广深港高铁香港段正在加快建设,争取早日开通运营,届时,香港将直接连上国家高铁网,香港居民不用再到深圳北或福田站转车了。“从香港西九龙站坐高铁去福田站只需14分钟,去深圳北是23分钟,去东莞虎门是33分钟,去广州南站是48分钟,去北京10小时。”林卫华说。
    早上在广州喝早茶,中午到深圳吃光明乳鸽,下午去香港喝下午茶,顺便购物……广深港一日行,说走就走,一点都没问题。
    伴随着铁路的发展和列车开行对数不断增多,继广九客运段之后,广州客运段、长沙客运段等单位,也加入到担当广深港之间的列车乘务工作中来。
    这些服务人员来自于五湖四海,历经近20年的沧海桑田,始终坚守“人民铁路为人民”的宗旨,继承和发扬广九二组的优良传统,始终坚持以旅客为本,用心服务、真情服务、微笑服务、主动服务,书写中国铁路新的传奇、新的荣光。
    一趟趟往返在广深港的直通车、城际动车组、高速动车组,见证了香港的成长与成熟,见证了香港的发展与辉煌。
    香港GDP由1997年的1.37万亿港元增长到2016年2.49万亿港元,上市公司数量增长3倍,股市资本总值增长8倍,外来投资增长10倍,内地投资增长23倍。
    路通、人通、财富通。复兴路上,铁路助力,加快飞翔。
上一条:北京至雄安新区首次开行动车组列车
下一条:京沪高铁安全运营六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