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门户数据备份

铁路资讯

您的位置: 首页 > 旧门户数据备份 > 铁路资讯 > 正文

南宁局:强基固本夯实壮乡百姓安全出行路

信息来源:《人民铁道》报 2017年9月26日     作者:     发表时间:2017-09-27     阅读次数:

    5年来,高铁从无到有,如今营业里程已达1859公里;同时积极探索运营规律,有效提升安全管控能力,实现高铁安全运营
    本报南宁9月25日电 (记者马常宏 莫育杰 通讯员潘成瑜)党的十八大以来,南宁铁路局发展进入快车道:高铁从无到有,营业里程达到1859公里,动车组通达全国16个省会城市和广西12个地级市,基本形成“北通、南达、东进、西联”的现代路网格局。特别是在2013年底,南宁局一次性开通1081多公里高铁线路,在全路尚属首次。
    面对大量新技术、新设备投入使用带来的管理难题,南宁局始终坚持严格管理、科学管理、问题管理,按照“高铁打基础保平稳”的思路,积极探索高铁运营规律,有效提升高铁安全管控能力。截至目前,该局实现高铁安全运营4年,为壮乡百姓铺就了一条安全快捷的出行路。
    南宁局以高铁和旅客安全为核心,不断健全管理制度,制定下发了100个高铁管理及线路维修养护规章制度,确保各项工作有章可依、有据可循。按照“请进来”与“送出去”相结合的方式,他们通过开展送教下站、领导上讲台、技术比武、技能竞赛等活动,重点抓好高铁职工队伍素质建设。2013年以来,全局组织适应性培训75.6万人次,培训高铁技术人才11044名,成功举办4届广西高铁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有效提高了高铁职工业务技能。
    随着高铁路网规模迅速扩大,管理跨度和难度不断增大,安全问题更多出现在落实上。车间作为运输生产站段与班组之间管理的中间环节,是现场安全生产管控的关键。为此,南宁局分系统分专业有序推进标准化车间建设。他们抓好车间业务培训,配齐配强车间管理人员,做好车间维修设计,落实盯住关键、过程跟踪,强化高铁现场作业控制。目前,全局11个系统都建立了标准化车间建设验收评估考核等相关办法,256个车间已完成验收。为进一步提升现场管控能力,南宁局要求各级干部在防洪防汛、春运、调图等特殊时期以及节假日、下半夜等关键时间段,身先士卒,靠前指挥,把安全管理责任落到实处。路局机关处室、站段主要负责人每年添乘及现场检查达1万多次,撰写报告达1200多份,发现和解决了大量突出问题。
    南宁局地处西南山区、沿海地区,年均降雨量达1600毫米以上、台风5至7个,汛期易发生危岩落石、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南宁局持之以恒抓好高铁防洪隐患排查整治,每年汛期前组织干部职工对高铁高堤深堑、滨河路堤等地质灾害易发地段进行全面排查评估,及时确定高铁防洪地点,并积极协调设计、施工等相关单位按照轻重缓急进行整治。自高铁开通运营至今,该局通过工程措施整治防洪地点18处,降低了高铁行车风险。他们推行高铁线路精确养修,组建检查、测量专业检查班组,运用数据分析评价系统建立不同状态线路维修作业模式,严格执行精确测量、分析、治理流程,夯实高铁线路基础。今年以来,全局高铁综合检测列车检测高铁线路59914.9公里,优良率达98.3%,无失格公里。
    按照构建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安全保障体系的要求,南宁局重点在技防上求突破,重新梳理高铁运营安全的技防标准和设备设施,抓好系统功能完善,推进大数据信息集成分析,提高动态监测、预警分析能力。他们自主研发安全环境信息系统,集纳约107万条防洪、路外安全环境等实景图像、文字信息资料,实现信息共享、统计分析、动态监控,为防洪管理、应急处置提供大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南宁局加快科技创新,推进机务6A、供电6C、车辆5T等安全系统建设和运用,在47个车站及关键岗位安装视频监控设备,推进铁路沿线视频监控纳入“天网工程”,提高物防、技防水平。2013年以来,全局投入运用3638台(套)高速铁路养路设备,改造引进接触网检修列车,保证了高铁设备维修养护质量,确保了高铁行车安全。

上一条:全路客站精品工程建设迈上新台阶
下一条:第三届全国铁路青年科技创新奖开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