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这两天铁路代表委员说了什么?
信息来源:人民日报、经济日报、中国经营报、证券时报、华商报等 作者: 发表时间:2018-03-06 阅读次数:
卢春房:国企混改方向正确应继续推进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路总公司原副总经理卢春房接受证券时报采访时表示,国企混改的方向是完全正确的,推行混改对国家对个人对企业都是有利的,应该继续推进。
据了解,今年1月2日,中国铁路总公司总经理陆东福曾透露,过去一年国铁企业公司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18个铁路局改制为集团有限公司;总公司机关组织机构改革顺利完成,2018年将持续深化铁路改革,加快构建公司制运行机制,到2020年,铁路企业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水平进一步提升,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铁现代企业制度和运行机制全面建立。
赵红卫:智能绿色是动车组发展方向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首席工程师、机车车辆研究所 副总工程师、研究员
我国未来的动车组一方面会朝着系列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会朝着绿色和智能方向发展。
按照中国铁路总公司打造“精品工程、智能京张”的要求,京张智能高铁路动车组将继续应用更加节能环保的新技术和新材料,实现自动驾驶功能。
王培:用法律为高铁安全保驾护航
近年来,我国铁路管理体制机制发生了巨大变化,高铁事业也迅猛发展,不论是通车里程还是运营速度都已全球领先。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培表示,应加快推进《铁路法》修订进程,更好地用法律武器为高铁安全保驾护航。
2017年,中国高铁“四纵四横”网络提前建成运营,把30个省会级城市和直辖市编织进了一张世界最大的高铁网。在发展城市集群,平衡沿海与内陆经济,促进旅游业发展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为人民群众出行带来了美好地生活体验。
“随着铁路管理体制机制的巨大变化,以及高铁迅猛发展,现行《铁路法》已经与铁路发展和体制改革严重不相适应。”王培代表说。例如,《铁路法》制定之初,我国还没有高速铁路,有关高铁的法律规定更是缺失。现如今,我国高铁里程已居世界第一,高铁已经成为我国“走出去”战略的一张靓丽名片,确保高铁安全尤为重要。
记者了解到,现行的《铁路法》自1991年5月1日施行至今已历时27年。期间,只在2009年因土地管理法、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修改和施行,对《铁路法》中涉及刑事责任、治安处罚等条款进行了修订;2015年对《铁路法》第25条铁路旅客票价率、运输杂费等涉及的相关内容进行了修改。
王培代表建议,当前,全国铁路沿线社情、民情复杂,随着高速铁路网的快速扩充,安全风险不断加大。因此,有必要在《铁路法》中应增加有关高铁安全保护的专门规定。同时,铁路领域的体制改革成果也应在《铁路法》中予以体现,以法律形式明确中国铁路总公司和国家铁路局的权责划分,明确各铁路局集团公司的市场主体地位等。
王培代表还建议,在修订《铁路法》时,应对铁路运输人身损害赔偿民事责任承担问题作出进一步规定,并对铁路旅客人身损害限额赔偿制度进行原则规定。
王耕捷:在新起点上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铁路昆明局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总经理王耕捷认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到“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系列重要论述和实践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民生情怀。
以云南铁路为例,这几年共开通了近800公里高铁,开行了覆盖17个省区市主要城市的直通高铁列车,云南不再是过去难以到达的“彩云之南”。
民生领域还有一些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和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群众在就业、教育、医疗、居住、养老等方面面临不少难题。在新起点上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就是要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具体到铁路而言,就是不断深化铁路供给侧改革和高质量推进路网建设,充分发挥铁路运输路网发达、运量大、效率高和绿色低碳等优势,更好地服务民生。
保障和改善民生既要尽力而为,又要量力而行。尽力而为是守住民生底线,量力而行是坚持实事求是,如此方能让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持续上升。
刘生荣:建议加大铁路煤炭运输任务
3月2日中午12时,G26次列车服务人员开始送餐,准备参加两会的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刘生荣代表亲自为每一位代表送餐。“代表是我们的顾客,我们铁路系统无论领导还是工作人员,上了车就是服务员。”刘生荣说。
作为全国人大代表,刘生荣本次参加两会准备的建议是调整铁路运输结构,增加铁路运力。他说,五种运输方式各有特点,铁路安全、便宜、环保,煤炭运输就更适宜选择铁路运输,以前铁路运力有限,现在有这个能力了,就可以承担更多的运输任务,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运输结构。
去年西成高铁的开通备受关注,刘生荣介绍,西成高铁开通以来客流非常强劲,1月以来,川陕交换客流较去年增长了15倍。而且往年客流淡季的大年初一、初二,今年却一票难求。“高铁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刘生荣说,西成高铁、宝兰高铁的开通,让西安-成都-重庆形成西三角,把陕西融入到全国路网中,拉近了和其他城市的距离,改变了人们的出行和生活方式。
吴向东:铁路事业互联网和铁路网实现深度融合
中国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南京铁路办事处主任、党工委书记吴向东代表:我是1993年参加铁路工作的,二十多年来,我见证了铁路的飞速发展,感受到铁路春运的巨大变化。我参加工作时所在的江苏常州站是沪宁线上的一座特等站。那时的春运,旅客过年,铁路过关,紧张应对,昼夜运转,人人疲惫不堪,车站人满为患。沪宁杭大街小巷火车票代售点和售票大厅,购票排队的“长龙”一眼望不到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铁路事业蒸蒸日上,高铁成就凸显。铁路春运的变化,除了旅客出行更加从容有序,还表现在铁路服务更加智能化、人性化。互联网和铁路网正在实现深度融合,铁路服务迈进“互联网+”时代。支付宝支付、微信“扫码支付”购票、APP自主选座等多种便捷购票方式,改变了人工买票难的窘境,为旅客带来了更为便捷的出行体验,使旅客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王娟:高铁领域的研发不断突破
中国铁路济南局集团有限公司济南机务段技术科高级工程师王娟代表:这次来北京参加全国人大会议,我感到既兴奋又自豪。我是1994年参加工作的,那时从济南坐火车来北京要花10个小时,现在坐高铁只要一个半小时。近5年来,中国铁路以平均每天近16公里的速度展开建设,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高铁运营里程到2017年年底达到2.5万公里,占全球高铁运营总里程的近七成,这种享誉世界的“中国速度”成为我们国家的金名片。我国在高铁领域的研发不断突破,未来将出现科技感十足的智能高铁,旅客坐进去会更加舒适和便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