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不一般”的力度 建“不一般”的队伍——党的十八大以来党校事业发展纪实(五)
信息来源:《学习时报》 2016年10月10日 作者:冯秋婷 谢煜桐 发表时间:2016-10-12 阅读次数: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12月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指出:“在党校所有财富中,教师和其他各类人才是最宝贵的财富;在党校所有资源中,优秀教师和优秀人才是最急需的资源。”总书记指出:“党校不是一般学校,党校教育培训对象不是一般学生,这样的‘不一般’对党校师资的要求也不一般,党校师资队伍建设力度也应该不一般。”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国党校系统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坚持人才强校战略,以师资队伍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为党校事业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和组织保障。
坚持党校教师姓党
党校教师素质千条万条,政治素质是第一条。对于党校教师来说,首先要做到自觉坚持党校姓党、党校教师姓党,时刻牢记自己党校教师身份,热爱党、热爱党校,坚持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着和坚守,坚持对党和人民的忠诚,时刻与党中央保持思想上政治上和行动上的高度一致。
2013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要求党校、干部学院、社会科学院、高校、理论学习中心组等要“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后不久,北京市委党校就以校委会名义下发了《关于在全校教研人员中开展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加强意识形态领域工作精神的意见》,并从2014年1月开始,开展了为期半年的关于意识形态领域问题的系列研讨活动,研讨活动对坚定党校教师姓党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2015年3月,重庆市委党校《意识形态责任书》签字仪式举行。市委党校全体教师在责任书上签署了他们向党看齐、为党护旗的庄严承诺。校委明确提出,党校姓党,就必然要求党校教师先姓党;要培养“四铁”干部,就必然要求党校教师先成为“四铁”教师。
2015年4月,甘肃省委党校结合“三严三实”专题教育,启动了“守纪律、讲规矩”主题教育活动,把“守纪律、讲规矩”贯穿到教学、培训、科研和管理的全过程。发放680份《省委党校工作人员遵纪守规测评表》,对任课教师、班主任等遵守和执行纪律情况进行测评,促进党校工作人员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促进教风、学风、作风更清更正。
2015年9月初至10月底,宁夏自治区党委党校在全校组织开展了主题为“党校姓党、对党忠诚”大讨论活动。通过大讨论,大家对为什么要坚持“党校姓党、对党忠诚”有了新的认识,对如何做到党校姓党、对党忠诚有了更为准确的把握。
多管齐下解决“倒挂”问题
中央党校历史上涌现出许多名师、大家,像艾思奇、杨献珍、郭大力、范文澜、范若愚、胡绳等。他们是党校的光荣,也为后来的党校人树立了标杆。经过多年培养和积累,全国党校目前已经拥有一支素质较好的师资队伍,其中也有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名师名家,但与党校事业发展的要求相比,新时期党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还迫切需要有一个大的提升。
党校师资队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倒挂”现象。不少教师学科背景和知识结构比较单一、工作阅历比较简单。有人评论这种现象时说:没做过领导的在给领导干部讲领导艺术,没出过国的在给经常出国的人讲国外经验,没经历复杂环境考验的在帮助每天与各类矛盾打交道的人出主意解难题。在师生的“教”与“学”的关系上,出现了“倒挂”。这种状况亟待改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党校通过优秀教师传帮带、挂职锻炼、蹲点调研、教学科研实践、访学深造、外向型培训等方式,着力提高现有教研人员的政治素养、专业水平、科研能力。
2014年,为进一步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鼓励和推动教学科研人才在工作上不断进取和拔尖,充分发挥著名专家学者在教学科研工作中的带头和示范作用,中央党校校委决定启动校专业技术内设一级岗位聘用工作。7月,首次聘用工作完成,韩庆祥等六位教授聘任到专业技术内设一级岗位,聘期3年。
2015年7月,中央党校第四批挂职锻炼教师赴浙江台州报到。挂职锻炼一直是中央党校教师队伍建设,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的重要举措。2011年,在时任中央党校校长习近平同志亲切关怀下,中央党校在浙江省建立了教师挂职锻炼基地。这样的挂职锻炼基地还有福建、贵州。从2011年底至2015年底,共有51名干部先后在这些地方完成了为期1年的挂职锻炼。
开展专题培训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形式。2014年4月、2015年3月、2016年4月,连续三年分别围绕“如何讲好一堂课”“研讨式教学”“提高中青年教师开展‘2+ 0.5’互动教学能力和水平”,举办了中央党校青年教师培训班,共有128名来自各教研部(院)的中青年教师参加了培训学习。除了校内培训,出国访学、人才强校资助、课题申报等也都向年轻教师倾斜,这些举措有效增强了师资队伍的能力和水平。
在坚持党校教师姓党、严格要求严格管理教师队伍的同时,中央党校校委也从工资待遇等多个方面着力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努力使广大教师既能够体面地工作,也能够体面地生活。
一项项队伍建设举措,促进了中央党校教师茁壮成长,让教研人员感到有尊严、有盼头、有奔头。
地方党校也采取强有力举措解决“倒挂”问题。
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党校为提高青年教师素质,推行“新教学法”,包括结构化研讨、案例教学、现场教学、行动学习法、组合式教学等。新教学法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使得青年教师得到很大的锻炼、提升。
青海省委党校把人才强校作为党校办学的支柱和保障,先后出台《校院“十二五”时期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等8份指导性意见,努力做好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目前已经形成了1个省级人才小高地、2个校级人才小高地、6个重点项目团队,教师队伍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党校重点实施了3项人才工程,即:教师和干部全员培训工程,第一轮5年培训计划顺利完成;“225”人才建设工程,用5年时间培养20名教授、20名博士、50名中青年学术骨干的任务基本完成;全疆党校系统百名骨干教师培养工程。
青岛市委党校开发了“一人一策”成长计划,为每位教师建立涵盖教学、科研、获奖、培训等不同内容的个人发展档案,有的放矢地制定培养方案,达到扩大优势、补齐短板,促进教师个性化发展。
2014年春,长春市委党校推出了“长春通”人才培养工程。有10名青年教师被确定为“长春通”人才,党校聘任了10名正局级领导干部,成为这批“长春通”人才的导师。导师对这些教师进行“一对一”的指导,支持他们针对长春市各个领域进行调研。
行政后勤等人才队伍建设齐发力
党校的行政后勤等人才队伍是党校队伍整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校各项工作高效运转的重要力量,这些队伍建设必须与教师队伍建设一齐发力,同步推进。
2015年,中央党校共选派130多人次参加各级各类干部培训。2016年3月11日上午,为贯彻落实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关于从严治校和中央纪委对干部早教育早提醒的要求,中央纪委驻中央组织部纪检组会同校组织部、校机关党委和纪委召开新提任局级干部集体廉政谈话会,对新提任局级干部提出明确要求。
党校的未来属于青年。2015年11月,中央党校组织部和机关党委共同举办青年干部培训班。此次培训班以“加强党性修养、提高履职尽责能力”为主题,为期五天。共有40余名党校新入职人员参加培训。
为加强行政干部队伍建设,三年来,吉林省委党校多次选派处级干部及其他参公干部参加校内主体班和短期班专题培训班学习,组织校内各部门支部书记参加“重走抗联路”党性教育累计200人次。抓住重大节点任务,把承担重要工作作为提升党校行政管理队伍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平台,特别是筹备全省党校工作会议的4个多月时间里,通过起草各类重要文件、会议材料及会务筹备工作,使得行政干部积累了承办大型会议的经验,提升了政策和文字综合能力。
南京市委党校一直高度重视行政干部队伍建设,为了给德才兼备的人压担子,给实绩突出的人搭台子,结合新党校建设需要,市委党校实行了中层干部竞争上岗、管理人员轮岗交流工作。
搭建制度保障平台
为了推进队伍建设,党的十八大以来,各级党校不断健全和完善制度举措。
无论多么宏伟的目标、多么明确的任务、多么有效的措施,最终都需要现实中的人去实现、执行和操作。如果没有良好的机制和正确的导向,就无法有效动员广大教职员工投身于中。正是出于对上述问题的清醒认识,安徽省委党校校委形成了三份具有关键意义的考核办法,包括《中共安徽省委党校专业技术人员岗位业绩量化考核暂行办法(修订)》《中共安徽省委党校事业管理和工勤人员岗位业绩考核暂行办法》以及《中共安徽省委党校行政后勤和教辅部门工作考核暂行办法》。考核办法的核心原则就是“优胜劣汰、奖勤罚懒”。奖是真奖:晋级、评优、绩效工资额度确定、获得培训机会等全凭分值决定;惩是真惩:总成绩在考核办法规定的最低要求以下,最严厉的惩罚是岗位薪级下调。
广东省委党校相继出台《校(院)行政部门处级干部选拔任用工作办法》《校(院)教研教辅部门领导干部选聘工作办法》《关于选派青年教师和行政干部到挂职基地锻炼的实施办法》《校(院)岭南学者岗位计划实施办法(试行)》等制度规定。2014年,全面实施绩效工资改革,工作业绩考核和薪酬挂钩。2015年,进一步创新管理机制,建立完善了干部选拔、人才培养、绩效工资、岗位评聘、工作考核等制度规定。在制度的促动和保障下,广东省委党校一批又一批博士、专家、学科带头人在党校的教坛和学术氛围中实现了发展的突破。
陕西省委党校提出了“打造名校、造就名师、培养名生”的人才强校工程,出台了《人才队伍建设规划2016—2020》《高层次科研成果随时奖励办法》和《事业岗位规范管理办法》,着力制定完善教职工培训机制、创新考核评价机制、绩效分配办法,严格规范管理,不断激发人才队伍内在活力。